文字:葉上綺
|參與共居後最有感的經驗|
我是Clara,出生在一個佛系候鳥家庭,爸媽從不過問兒女的去向與人生志向,甚至很長一段時間,一家四口分隔三地(台灣、中國、美國)。我們把愛放在心裡,不過問也不干涉彼此生活,沒有報備和查勤,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,而我也樂於享受這種全然的自由,……至少在參與共居以前。
身為一個出門就像丟掉、回家就像撿到的女兒,住進龍江384後第一次被室友問到:「今天要回家嗎?」、「你星期六要去哪裡?」我竟然感動到說不出話,原來,有家人關心自己的死活是這種感覺;原來,我希望有人說出對我的關心。
也許對許多人來說這是再普通不過的話,但是對我來說,卻是二十幾年來前所未有的體驗——來自家人的言語關心。
「如果有一個重新經營家庭關係的機會,我想做什麼改變?」
龍江384裡的阿力、阿汝、Andy,就像我的新家人,我們正在經營一段新家人關係。
我喜歡彼此有愛大聲說出來,她期待有問題就攤開來一起解決,她盼望找到自我價值而不再只是聽從父母的指示,他漸漸習慣有情緒不全然是件壞事……也許有些是我們在原生家庭做不到、不曾發現過的,我們開始在這個房子裡做實驗,互相學習。
或許有一天,這些美好體驗與改變會漸漸擴散,回到原生家庭,甚至延續到我們各自的新家庭之中,在這之前,就讓我們一起慢慢練習吧。
|參與共居後自己的改變|
共居對我來說,是讓他人走入自己的生命裡頭,也勇敢地交出一些自己,碰出新火花!
我越來越像他,他也越來越像我,而我們都不再是同樣的自己。
像阿汝一樣細細體會生活的每個細節,犯傻了就一起大笑;像Andy一樣,嘴巴不再多說,用行動體現對大家的關懷;像阿力一樣總是溫暖傾聽,好好地接住每一個人的感受……
我們一起在住得起的家,進行一場注入你我他的心靈實驗🧪
我變了,從前鮮少踏進廚房的我,竟然會和新家人一起討論起週末的創意料理。大家都變了,歌單裡開始有了對方的模樣,還為彼此挑選主打歌。繪本、調酒、植物、穿搭……四個人各自丟出自己的元素裝飾著共同空間,給出一點自己、融入一些你和他,於是把龍江384五樓住成了「我們的家」。
|想說的話|
當我們能夠重新選擇住在一起的「家人」,哪些溝通方式是你想改變的?哪些可愛的日常習慣是你想保留的?哪些美好的小興趣是想跟新家人分享的呢?
如果你也想好好練習一段新的家庭關係,在雙北住進一間擁有可以自在交流的共同空間和屬於自己的小天地,連結一群多元且對社會創新充滿熱情的夥伴,歡迎加入相信共居,一起believe in co-living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