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青年教練】社交失衡-孤獨時想交流,社交時想獨處

作者:陳法憲

你是否常感到寂寞,想要擁有一群懂你的好友,進行一場真誠的對話?

又同時覺得自己參與了太多應酬,照單全收了一對無意義的社交活動,在交流過後感到無比疲憊。

這可能是你在社交關係中失衡了。

 

每個人需要的社交量、品質、種類都不同

有的人能在社交中獲得能量,而有些人反而覺得社交是在消耗能量,這與你是內向或外向、對社交的感受、與這個空間的頻率、環境的安靜或吵鬧都有關係。

每個人的所需都不同,就好像在挑選食物一樣,有的人比較喜歡吃比較辣的,而有人喜歡清淡一點讓身體無負擔,當中並沒有對錯,沒必要要求自己與別人相同。

反而更重要的是,你知道你需要什麼樣的社交嗎?

若沒有這個認知,我們可能就一直在不適合自己的環境中打轉,感到不舒服、不自在,卻還覺得自己不善於社交,但老實說,沒有什麼人是不善於社交的,只要把自己放在對的環境內、與對的人相處、那些原本不想多談的人也能滔滔不絕。

你是否也曾過有這個經驗?可能在某些環境下,就很難講些什麼,但在你的場域時,自己宛如是當天的主角,你享受那個環境,甚至忘了時間的流逝。

 

你可以試著靜下來,問問自己:

我需要多少朋友呢?

一週會想花多少時間在人際交流上?

那是怎樣的社交活動?

我想談論什麼樣的話題?

我自己又想被用什麼方式認識呢?

 

這些問題會帶出我們內在的反思,讓自己不再不經思考,就進行一場又一場的社交。

現在的狀態明明需要獨處,卻要撐著一副笑臉陪別人講自己不感興趣的話,明明想分享自己的興趣與熱情,卻被逼著講自己的工作是什麼。

明明只需要緊密真誠的三個朋友,卻以為自己需要與三五群好友成群結伴。

好好認識自己是重要的,好好覺察內在的感受,每個人都有他的社交極限、都需要適當的獨處時間、也都有他與世界相處溝通的方式。

而人是會不斷感變的,隨著年齡、閱歷的增加,遇過不同的人、各類的事,自己所需要的關係也會不同,以前需要的社交會與現在、未來需要的社交不同,而我們也不需要執著,了解你當下需要什麼,而這個反思需要不斷進行,找到那些會帶給你成長、快樂、自信的人事物,讓他們推著你前進。

 

為自己劃清界線

在職場中,我們難免都需要應酬交際,會需要認識自己不想認識的人,談一些不想談論的話題,每個人會需要找到適合的方式來應對。

但在下班之後的生活中,我們不要再讓這種事發生,要搞清楚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,適當的拒絕是重要的。

讓自己取得一個平衡,不要處在一個不上不下的狀態,如果你覺得需要更多朋友,就真的踏出去,用自己適合的方式,開始社交。

如果需要獨處,那就給自己一點時間。

不要在社交時,想著自己需要獨處,

在獨處時,又覺得自己需要社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