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圖:何懿哲、郭哲廷
/文:何懿哲
2021/08/29 15:30 恆春轉運站 _
我步下墾丁快捷,環顧四周,深吸一口氣。豔陽高照,屬於南台灣的熱情襲來,恆春市中心旁許多小吃飲料店沿著道路矗立,穿梭巷弄的是閑致的地方居民。
想到自己將在這裡度過一週的時間,心中興奮無法言喻,我好喜歡這樣的氛圍,或許就是我理想中的生活城市吧。
夾雜著興奮、期待、驚喜感、些微緊張,以及一顆準備好脫離都市喧囂的心靈,我踏上了這塊台灣最南方的土地——恆春半島。
起初
當初看到探索計劃的簡章,立刻就決定了,今年的計畫一定會報名。去年有買 Xplore 石卷的刊物,我很認同 Xplore 探索計劃的理念,對於這個計劃也不算完全陌生,同時想挑戰自己,去嘗試一些不一樣的事。
五月疫情爆發以來這三個月,我其實處在一個不太好的狀態。面對未來 Gap Year 規劃的不確定性、年底特殊選才申請的各種未知,以及 WAY 小誌團隊的變化,種種事件使我壓力不小,加上疫情悶在家的催化,面對這些未來還有不確定的人生道路,讓我慢慢遺失了生活的純粹和感動。
這也是為什麼我對於這次的探索計劃有很多的期待,我想要脫離原本的生活型態,跨出原本的舒適圈,希望在恆春找回生活的純粹感。遠離都市喧囂,親近最真摯的土地與人,與地方人和探索者深度且盡情地交流,看見不一樣的生活型態,得到不一樣的靈感和改變的起點,同時能把這份感動帶回我的日常生活。
我想,一部份也應該感謝過去幾個月的我吧,正因為有那個階段的自己,才更珍惜這次的恆春之旅,也才這麼需要恆春。
原先對於恆春的印象,不外乎陽光和沙灘。或許會過度美化,或許會有期待,但我不希望對於行程有太多設限,發生什麼事就去體驗,有什麼挑戰就去迎接,別想太多。一部份也是給自己的挑戰,希望自己跳脫以前那個什麼都想掌握的狀態。
我想,這是一段屬於自己的放鬆之旅,除了期待能獲得什麼,也希望能給予一些什麼。這趟恆春之旅就這樣開始了。
8/29(日)天氣清朗,二度微雨——人生就是勇敢去闖
踏入民宿門口,是一個溫馨的客廳空間。第一印象就是 Andy 斜躺在沙發上,跟原本我在 Ucafe 認識的 Andy 完全不同。
那時我想,原來 Andy 也有這樣不為人知的一面呀?這卻也是我對恆春的另一種印象,就是自在,沒有過多的包袱。
第一天的傍晚是與火箭人實驗室的 Coach 及實習生聚餐,我到了民宿才知道原來今天要烤肉,有種充滿期待的驚喜感。逐漸陰暗的天色,我們在火箭人實驗室的城東大院子聚集,一起生火、備料、搬桌子,中途還二度飄細雨!這個院子絕對是我會喜歡的地方,旁邊緊鄰著「好好吃飯」和一個半室內花園,走到天臺上是一個溫馨的烤肉氛圍。連我自己也蠻意外的是,我這個幾乎沒有烤肉技巧的人竟能自在地融入這個溫馨氛圍中,我想這絕對是一個美好的開始!
認識了好多當地的實習生和來自各方的朋友,有做嘻哈音樂的,有推廣幼教的,有地方的潛水教練、民宿老闆、藝術家,也少不了好多年輕的實習生們。
經過一段烤肉的歡樂時光之後,Jason 跟大家分享火箭人實驗室的創辦初衷和過程。說實話,其實我來之前對於火箭人實驗室的了解甚少,簡略知道是在做關於半島歌謠祭與恆春在地文化的,今天才發現原來火箭人實驗室包辦的不只是歌謠祭,他們整合了在地人文、生態、海洋以及街區的夥伴成為了火箭人實驗室,希望組一個半島大聯盟,讓這片土地的生態和文化被看見,讓人們喜歡上這裡的生活。
「像火箭人一樣充滿衝勁,聚集一群熱愛地方的人們。」
那是他們的創辦理念,而我在他們的故事中也看見這個理念被反覆驗證。從他們為「民謠」這個恆春文化所付出的心力就看得出來,結合許多創意的想法,把「老調」和「現代音樂」結合,變成了「老調新聲」;讓地方老人成為音樂劇的主角,善用她們的歌聲和歲月的可愛,也能營造出一種嶄新的魅力。我原本對於地方文化的侷限視野因此被打開,發覺原來連民謠這種事也可以跟現代文化去做結合,也意識到其實很多台灣的舊文化,是可以與現代文化用創意的方式碰撞,所產生的火花是很有力量的。
當天聽到一句話:「想做下去的東西,你必須擁有非常純粹的渴望,以及能後退幾步的謙虛。」這對我來說是個蠻好的提醒,我也開始思考我與小誌的關係。我覺得會開始做這些事情,一定是有一個純粹的渴望,雖然過程中很容易不小心黯淡,或是曾經遺失,但我想那些都成為過去式了,慢慢學習從中調整最好的狀態,也就是自己,可以去努力的地方。
最後,Jason 做了一個結尾:「人生就像一段旅程,你這一輩子只想做這件事嗎?」我想,對我來說,一定不是的。每個階段或許會有每個階段追求的目標,但把眼光拉長,其實在人生的旅程中,這一年,這一天,這一刻其實只佔了一小部分,更多的是許多未知等著我們去探索和挖掘。
人生一定有很多可以嘗試看看的事,或許我們可以不用設限太多,該放下就放下,該前進就前進,做好每個階段該做的事,勇敢去闖,Just do it 就對了。
8/30(一)早微雨,午放晴——雨天打亂後的愜意
原先對於恆春的印象是充滿陽光,但那天早晨恆春竟然飄起雨來,全台天氣清朗,唯獨恆春濕氣瀰漫,細雨綿綿。
原訂下午的半島歌謠祭海報拍攝取消,隔天的爬山行程也需要改動,滿心期待的行程取消當然會有一點小難過,但後來發現在恆春下雨是常見的事,便覺得沒那麼在意了。反正這次來,是希望能重新找回生活態度與純粹,體驗另一種生活方式,或許就享受在這樣的不確定性當中,也是一個美好的體驗。我當時這樣告訴自己。
今早,我們來到距離民宿步行一分鐘路程的「森社場所」,與里山生態有限公司的志遠哥交流。志遠哥在民國 97 年來到恆春,陸續成立里山生態有限公司與森社場所,並且在恆春這塊土地做在地的生態旅遊。
起初我並不很清楚何謂「生態旅遊」,還以為是能跟大自然「生態」相處就等於生態旅遊,但後來發現完全不是。生態旅遊是能夠創造在地收入,並且推動保育、回饋社區,就我的理解則是藉由在地的文化,連結觀光與帶動地方經濟,創造工作機會。
志遠哥也跟我們簡介了墾丁與恆春這些年來的歷史,墾丁大街那些最輝煌的年代,墾丁國家公園與社頂部落這幾年的改變。我自己聽到這些故事,其實很訝異原來這塊土地曾有那麼多錯綜復雜的故事和關係,但經由志遠哥深入淺出的分享,讓我們看到這塊土地與人這幾年的改變,不管是對於在地文化的傳承、復甦地方經濟,以及推動觀光轉型,我內心是為這些人感到喜悅的,雖然或許無法感同身受,但我覺得至少讓我更了解了這塊土地的一點一滴,也對「地方創生」這個名詞有了不太一樣的想法。
我在交流的 QA 時間提出了一個問題:「即使做得這麼累、這麼痛苦,難道不會有想放棄的時候嗎?如果有的話,志遠哥是如何去調適和面對?」志遠哥的分享讓我意料之外卻也不意外,他說:「每天都很痛苦,每天都想放棄,但你會從這些地方的事情得到意義感和成就感,有些在地人只是需要時間去適應和理解這些事情,我們能做的就是,繼續做下去,這是一個遠大的理想。」
他也提到,當你在感到低潮或有想放棄的念頭出現時,團隊的角色就很重要,因為團隊是讓你重新找回那份熱忱的最好方式。聽到這些其實蠻有感觸,因為自己最近好像就是在那個有點想放棄的狀態,這時有一個團隊真的很重要,尤其當你好像遺失了那個積極和熱情,感受到從夥伴而來的打氣與熱血,你很難不重新振作起來!「雖然很累,但你能從中看到居民的改變,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。用 99% 的痛苦跟自虐,換取那 1% 的感動。」
中午吃過飯後,我和 Warren 前往火箭人實驗室,準備開始跟 Jason 的一對一生活交流。從剛開始在城東大院子,到後來的柚子手作甜點,我們聊了大半個下午,我聽 Jason 的故事,聽他談過去的工作經驗與各種經歷,互相交流彼此對於人生旅程的看法。
人生的旅程就是由「階段」組成,一個階段結束後本來就應該繼續前行,而 Jason 都會事先規劃好自己的「離職日」,別人不管說什麼都無法改變。我喜歡這個堅持,而我也提出了我在團隊內遇到的問題,不管是自己的掙扎與低潮,Jason 說如果我覺得時候到了,該離開就離開,並不會不負責任。談了好多,好像看見恆春人的一種態度,人生沒有那麼複雜,放下與走向下個階段是常態。
吃完甜點後,傍晚我和 Jason、喻翔一起騎車去看夕陽。聽起來好愜意歐,夕陽的確讓我的眼睛飽享眼福,結合海面的波光,以及天空的雲層,真的很美。我們坐在山海漁港的消波塊前,拍照記錄這美麗的時刻,同時用身體去感受那個日夜交替之時的氛圍。我們甚至還跟旁邊釣魚的大叔聊了起來,我想,這或許就是恆春的日常吧!恆春人都很親切、自在,而且他們沒有都市人的目的性,你會體會到他們沒有任何目的跟你聊天,而這好像是我不太習慣、也需要去學習的。
看完夕日後才是挑戰的開始,緊接著騎完剩下的路程。我們那天共騎了 26 公里,到最後我是用毅力撐完的,我騎完後回到火箭人實驗室直接癱軟,等回到民宿都還心有餘悸(太誇張),大概又休息了十分鐘才去洗澡。不過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經驗,我還蠻享受在那個與肌肉抗衡的過程(雖然很累很痛苦),因為我知道那是我必須去做完的事情。
8/31(二)早微雨,午放晴——日正當中奔向海洋
一樣的陰雨綿綿,一樣的雨過天晴,但今天有碰到陽光和雨水,來恆春值得了。
早上慵懶地起床,走路前往火箭人實驗室,我和慕里諾恩、Jason 一起吃了一個浪漫的早餐,然後跟火箭人實驗室的 Ofelia 去逛逛附近的「恆,好」。我們聊了很多,我也對火箭人實驗室和他們在做的事有一個比較整全的認識。我感受到了當地生活著的居民,都抱持著跟現代人很不同的想法,他們都很用心和認真地做著他們該做的事,把工作融入生活,成為生活的一部份。
接著中午我們去了小狗灣玩水,那是一個在地人才知道的秘境。我們走過一段小山路,穿梭在山林間,而後豁然開朗,眼前是一片蔚藍的海灣,有少許人在岸上曬太陽,還有一些人在水中嬉戲。我看到海簡直立刻衝了上去,正午的日光溫柔地照射著冰涼的海水,看見魚群在礁石間穿梭,心中湧現無法言喻的感動。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,那是純粹在水中放鬆的喜悅。
下午我們去參觀莊哥的遊艇,是一個很愜意的行程。悠閒聊天,有些人在水中嬉戲,這部分我也不知道要寫什麼,因為更多好像是當下的驚嘆和歡樂,在遊艇上想像自己身處異國,吹著風,迎著海浪,日光斜射。遊艇上除了嬉鬧與拍照之外,還體會到恆春人不一樣的生活方式,在船上開會竟是常態?這些都不斷不斷突破我的眼界。
晚上是一個美好充實的夜晚,除了跟實習生有美好的交流之外(煎鬆餅、學滑板、玩大老二、打羽球),還有幸能聽到「你太白了,去曬黑」練團。原先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預想,但樂器一下,歌聲一出的那一刻,我立刻就被震撼了。心平的歌聲很溫柔且具有穿透性,配上鍵盤和鼓的節奏,瞬間震撼在場的每一個人。其實我平常很少聽這種現場的樂團演出,之前聽朋友說有機會一定要到現場聽團,因為現場的那個身歷其境與力量,是你用耳機感受不到的。
過往我可能都是為了自己而創作,為了抒發情感,為了記錄青春裡的想法。但我從心平的創作中發現,除此之外,他們還為了另一個族群發聲,不全為自己,而是用更大方的胸襟,善用自己的長處,為別人而創作。我覺得這是很美的一件事,也是我會想成為的樣子。
這一夜很快樂,感受到生命的能量與恆春的怡然自得,碰撞出的火花是很喜悅的。夜晚的風很清涼,大夥聚在一起,各自閒話家常,耳邊不時有音樂響起,清閒寫意的氛圍從這裡流露出。我好喜歡那種感覺,鮮少有時光能像現在那麼自在。
我們玩到十一點才回民宿,回民宿後又是一起唱歌、聊天,窗外下著大雨,耳邊充滿歌聲和笑聲,真是愜意。
9/1(三)野餐日——我們就像真菌,連結土地,連結人
今早是難得的晴朗,也許天空聽說我們要去野餐,為了成全我們吧?
早早起床,四人騎車前往門馬羅山野餐。早上我其實還沒完全清醒,但停好車後,走進延伸而上的小徑,看見一片片凸起的丘陵,疲憊頓時一掃而空。這就好像是宮崎駿電影中才會出現的場景,白雲飄過天空時能在綠色草地上看見陰影,遠方的丘陵上牛群散佈在各處吃草。我們走上最高的丘頂,鋪上野餐墊,享受著俯瞰而下的滿洲風景。雲層不時飄過綠色的山谷遮住日光,踩在剛下過雨還濕漉漉的鮮草上,風一陣一陣吹來,而我們談天說地,聊了好多,從原住民聊到真菌類,從滿州聊到畫畫,分享著彼此的故事。
Jason 分享昨日在遊艇上看的真菌紀錄片,真菌真的是一個很奇妙的生物,是一種溝通的橋樑。「我們就像真菌,連結土地,連結人。」慕里諾恩半開玩笑地說。
這時,Ofelia 拿出色鉛筆,準備開始畫畫。在草原上畫畫是多酷炫的一件事啊!我也拿了一張紙,在遲遲猶豫還未下筆時,Ofelia 說:「重點不是畫得多好,而是自己有沒有畫得開心,享受在過程。」瞬間點醒我,對啊!我們做這些事並非一定要畫得很好、做得很好,我太常陷入那個跟別人比較的惡性循環中,但卻忘記,有沒有享受在過程中是更重要的事。
最後,我畫了一張丘陵與天空的風景,加上三人可愛的小插畫,我想這會成為這趟恆春之旅很棒的記憶。
我們待到將近中午,烈日當空,曬傷了,但那些故事中的傷口似乎無形中被療癒,從那些彼此的故事中能感覺到。
午後是下雨的時刻,我和慕里諾恩在路旁的一家雜貨店下躲雨。我是個非常討厭下雨的人,特別是自己在室外,又沒有什麼遮蔽物的時候。但那天在騎車的過程,我好像把這些過去的累贅都放下了。來到遠方的一個小鎮,不如好好體驗當地的氣候與變化,下雨就下雨,沒什麼大不了,我想這是我要學習的一種大方、豁達的態度。
我們騎到水蛙窟,看到他們拍片前的準備。太陽依舊超大,走下 Jason 那個所謂「看星星兼定情聖地」,看海看天空,穿梭於林投間,欣賞蔚藍的海。
晚上去吃 Jason 推薦的巴莎諾瓦,跟慕里諾恩聊了很多。一整天下來聽到了好多她的故事,也從她的故事中感受到了溫柔與勇氣,我也跟她分享了我自己的一些故事,雖然沒有講很多,但我很感謝這趟恆春之旅讓我們相遇,也很感動能有這樣的交流。
今天很美好,在草原上野餐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,好像找到了那份純粹,從畫畫的過程中找回的純粹,從聊天的過程中理解的純粹,從騎車的過程中享受的純粹。
試圖將感動存放在當下,雖然可能容易隨時間淡忘,但我想要純淨地、認真地去感受,太陽照射在草地上的生命力和能量。今天去野餐時因為半夜剛下過大雨,草地都還保有一些濕濕的,後來我甚至脫鞋放電,赤腳踩在草地上有一種與土地連結的感覺。看牛,唱歌,聊天,畫畫,吹風,好不愜意。
我們像是真菌,成為一個溝通者,連結土地,連結人。
9/2(四)天氣晴——成果發表日
最後一天了,晚上也即將迎來這次探索計劃的成果發表會。幸運的是,今早天氣晴,或許是個好的開始。
早上參加里山生態有限公司島風行旅的免費古城導覽,撐著曬傷的四肢,繞了一小圈附近的地方,也在森社場所看到好多有意思的小物,還拿到一本屏東在地的地方刊物。
頂著烈日,好像又更認識了恆春小鎮這一帶。
我覺得很特別的是,與導覽員聊天的過程中,能感受到這個工作的態度和專業,不管是利用觀察力去察覺遊客的需要,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等等。我才發現,原來當一個導遊是需要注意這麼多細節的。
晚上秉持著一個緊張又期待的心回到城東大院子,吃了豐富的法式料理一餐,轉眼間就到了晚上的重頭戲。身為 2021 Xplore 恆春半島探索計劃的探索者,要製作 20 頁的簡報,每頁簡報只能講 20 秒。雖然蠻緊張的,但後來開始講之後就放開了。
聽到大家的分享都很感動,每個人在這趟恆春之旅中都有許多心得,除了四位探索者之外,還有火箭人實驗室的實習生分享,看見來恆春沈浸兩個月朋友的分享,其實也有許多感觸。我開始思考,如果留在恆春會變得怎麼樣?如果我住在這裡,我能否適應(習慣)這裡的生活?
好多感動,我當初帶著的那些想解決的問題,好像在過程中慢慢被感動了,溶解了。自己的人生本來就是需要自己去改變和選擇,每個階段也都有可能有那個階段的目標,時候到了就必須放下,前往下一個地方。
回歸純粹,學習恆春人那樣怡然自得,做自己,做好自己,也做好喜歡的自己。
9/3(五)天氣晴——我覺得恆春很 Chill,像現在一樣
正式的 2021 Xplore 恆春半島探索計劃已經在昨晚的成果發表會結束,接下來兩天屬於自由行。
早上跟 Jason 和 Warren 一起吃早餐,下午跟雨晴和慕里諾恩去踩點恆春城門。我原本以為要走很久,但其實很快,像是去探險一樣。看了火箭人實驗室的那片牆,有種奇妙的成就感,那些是我們在這幾天所記錄的「恆春」,每個人都對恆春的生活方式有了一種新的詮釋與體會。
體會了純粹,恆春人都很友善,不像大城市裡的人們,似乎常常很自顧自,但卻少了人與人的溫度。能感受到在地人的善良和大方,生活就是那樣的單純,生活就是工作,工作就是生活,他們把這些一般人看似分得很開的事物結合在一起,享受生活,同時也享受工作。
傍晚時,Warren 帶我們去萬里桐浮淺。這是我第一次浮淺,蠻刺激的,雖然剛開始很不習慣用嘴巴呼吸,但當我潛下水面,看見珊瑚礁和魚群在其中游竄時,那份感動就取代了這個不適感,感嘆著海洋的奇妙。
好開心,看見夕陽沈進海平面那端,雲層被映照成橘光色,彷彿動畫裡的風景,如詩如晝。騎車身旁呼嘯而過的風清涼,也使半擦乾的後座的我感受到涼爽,好 chill。
晚上小誌開會,預備著即將回歸的日常。開始重新面對我的生活,我想我幾乎準備好了,雖然有時很不想面對。
但我想或許在這一週有了新的體悟。
明白了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選擇,不用永遠都必須抓著一件事物不放,時候到了就放下,前往人生的下一個彼方,學會放手,學會勇敢前進。
體會了做每件事情,請確認自己有沒有享受在其中。過度在意成果、過度比較都容易讓自己更有壓力,人生苦短,應該用心享受在這些事物的過程中,好好去體會,用心體會。
想通了一切的壓力,其實只是源自於,你沒有好好活在當下。懊惱太多過去的事,憂慮太多未來的事,卻忽略了人活著最真實的體驗——當下。我忘記要好好去體會每一個現在,每一個風景,每一個遇見的人,而使自己好像逐漸迷失,成為了一個在迷霧裡失憶的存在。
看見了很多故事,來自不同地方,各自帶著不同的期許,擁有不同的人生故事,不同的過往,卻在這裡激盪。
尾聲
現在是從恆春回新竹後的某個午後,電腦前鍵盤作響,我字字句句寫下這次屬於恆春的回憶。
回到忙碌的生活,但發現自己好像有那麼一點點的變化。
不再那麼汲汲營營,心胸變得豁達一點;看待事物不再那麼狹隘,有種新的眼光。就真的是,好好生活,好好活在當下的每一刻。不必過度擔心未來,因為好好過好當下才是最重要的。
接下來將會是一段充實的日子,期盼我繼續待著這份從恆春而來的單純,勇敢並溫柔地前行。
謝謝大海,謝謝天空,謝謝百忙之中抽空帶我們去浮潛、吃東西的 Jason,謝謝民宿老闆 Sarah 與每天晚上談天的探索者們,謝謝火箭人實驗室的實習生們,謝謝這一週遇見的所有人。謝謝太陽,謝謝雨天,謝謝夜晚,謝謝音樂,謝謝恆春,謝謝一切帶給我美與快樂的美好事物。
下次再見。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