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青年探索】心在哪裡,認同即在哪裡,將根紮下,那裡就是我的家

/圖:慕里諾恩、郭哲廷
/文:慕里諾恩

跟大多數人一樣,想到恆春就想到墾丁,陽光、沙灘、比基尼還有吃不完的海鮮,那是許多網美嚮往拍照的地方,是春吶的聚集地,是著名電影海角七號的拍攝場景,因此更吸引人潮來此地度假觀光,然而,除了這些之外,對於恆春,我一無所知,僅有記憶中漫長的車程⋯⋯

「只要你願意跨出舒適圈,走一條不常走的路,轉個彎,你會發現恆春有你看不盡的美⋯⋯」

在參與xplore計畫這幾天,跟隨著火箭人實驗室的Jason、潛水教練Sarah、插畫家0felia及里山生態有限公司的Warren的腳步,我踏訪了許多不曾看見的恆春。

在一處長滿雜草的路邊停下,穿越一條不起眼的雨林小徑,眼前出現一道樹叢交叉而成的半圓形「拱門」,像小狗鑽進門後一般,無限大海就在那「門」之後,這是除了眾人所知的南灣沙灘之外,別有洞天的一處美景。

門馬羅山上野餐,一望無盡的草原,悠然自在的牛群,俯瞰整片永靖村,那是我第一次以不同的角度看著這片土地,那一刻的滿洲,不再只是兒時記憶中的遙遠與陌生。

萬里桐夕陽下的浮潛,與金黃色海平面下的魚兒隨著海水起伏前進自在游泳,聽著海潮聲音,找到與海水相處的節奏。

或是喝一杯台灣唯一低海拔種植的港口茶,回甘的香甜是人生的滋味;走一趟古城,百年歷史歷歷在目,留下的故事耐人尋味;吃一口綿綿的雪花冰,搭配獨特的黑糖糕,清涼的『刷嘴』是南方的味道;嚐一口名叫夢想的餐點,是來自各地的人對這片土地的依戀與憧憬;聽一首在地的聲音,『你太白了去曬黑』,不同背景與年齡的三個人樂團,溫暖與和諧的歌聲是懂的傾聽彼此心中的旋律。

亦或者站在遊艇上,看著海圖,想像幾百年前祖先,在沒有任何GPS的指引下,靠著日月潮汐、風向、洋流與星星等自然變化,乘風破浪航向世界,如同這片土地來自四面八方打拼與生活的人們,我們都是「航海民族」,為自己心之所向航行在恆春這片土地上。

在恆春,你可以活出100種以上不同的生活方式,保持對周遭事務的好奇心,享受工作,熱愛生活,找回人與自然、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,就會擁有無限的可能。

 

恆春的美,不只是因為自然美景,更多是在這一片土地上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、人文生態、藝術工藝、 還有來自不同國家、不同族群、不同文化的人,因為對這片土地的認同與情感而選擇留下,扎根、連結、綻放與拓展。

 

有如城東大院子來自四面八方各懷絕技的夥伴們,願意為這裏付出一己之力與青春歲月,從他們眼神透露的光亮,恆春對他們而言已是『家』。

 

這對從小在桃園長大的我,VuVu的根在三地門鄉與霧台鄉,父親則在滿州長大,因著這樣複雜的遷徙,我時常在想我到底歸屬哪裡?

 

但這一趟旅程所遇到人,讓我更加體會,家不只是一個固定的型體,重要的是『心在哪裡,認同即在哪裡,將根紮下,那裡就是我的家』